第三期【未组】优秀作品展示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杨绛

                                      

以此静心明志





本期共展示优秀作品三份




作品一:《大地苍茫,带盏灯走》——《大地之灯》读后感  by   @蛰  (未24—雾婪婪)


      原来,无论是哪一辈的人,在青春岁月里都有着相似的悲喜,但是背景,抉择与前程却完全不同。


      主人公简生的父母亲的故事是悲剧,他们的青春是文革那段荒唐历史的祭品,父亲遗弃了简生,落魄了下半生。母亲将自己青春的遗憾寄希望于简生完成,而更年期与青春期的相撞,使亲情有了再也无法逾越的鸿沟。简生与母亲的冲突,也是有着自己前几年的影子。和简生很像,前几年的我也总是沉默而难过的,内心有大片灰色。现在,站在十几岁的尾巴上,再看正处在那个特殊时间段的小少年们,我们有着相似的伤悲与迷茫,还有不知天高地厚的自以为是。就像我妹妹,十四五岁,电话中姥姥向我诉说她的沉默和易怒。而我只想回去给妹妹一个拥抱,拉着她的手和她一起看看星星。那些不顾方法地表达自我,那些叛逆与不懂事,那颗比任何时期都敏感的心,我懂。小少年们初步告别懵懂,却迷茫地发现离成熟还很遥远。所有桀骜与任性,只是他们不知所措,只是他们想要更多的理解与温情。那些让人头疼的小少年们,沉默或张扬,但都给他们几个拥抱吧,多点温柔相待,就那么一点儿,也许他们柔软又彷徨的小世界就不一样。


      所有孤独沉默的简生都会渴望有一个温柔善良的淮。淮,是简生年少时唯一的光,给予了少年需要的所有爱。如果她是个旅人,他就是她修补好的破船。在简生的心中,她像姐姐,像母亲,像恋人,陪伴了简生的少年时代,之后,就站在时光深处,安静地看着简生越走越远,不求回报,淡然如菊。即使多年过去了,她已藏在了简生记忆深处,却仍简生最爱的人,所以简生才会在知晓她重病时不顾一切,抛下事业功名,抛下家庭妻女,照顾她直到她离世。看到淮的离世我几乎要伏桌痛哭。作者写,你是否见过死亡。隔着玻璃,她因为疼而痛苦挣扎,却只能发出含混的喉音。盲,涎水流出,丧失自控。被迫裸露,插满管子。我已泪流满面。我没见过死亡,我遗恨错过最后一刻。那不是淮,是我姨母。暑假开学前的一天,我去医院送饭,这就成了我们的最后一面。有时恍惚,仍不信姨母就这样没了。。姨母细致,爱干净,喜欢分享,我父母忙时总是照顾我。她和淮一样,被病折磨直到油枯灯灭,我眼睁睁地看着她瘦弱下去,看着她失明,看着她昏迷,看着生命一点点消逝,可无能为力。这是困扰我一年的阴影。半夜惊醒,心中有声音直愣愣、一遍遍在问自己,人为何会死?为何所有人都会离去?睁眼,与黑夜相对无言,只余凄惶惊惧。《大地之灯》并没有告诉我答案,但让我能够用更恰当的方式面对这种无能为力。就像简生在最后一刻不离地照顾淮,生老病死,聚散离合,我们虽没有办法更改,但在离歌未响时,我们还在一起,还可以尽情,尽职。命运的路即使通往悬崖我们也无法更改,却也可以陪伴直到最后一步。离去固然悲伤,尽力减少不必要的遗憾,这就足矣。


      看着简生与卡桑的成长历程还想起来我的小时候。在我感到委屈或者不被理解的时候都会愤愤地想,将来我一定要好好对待我的孩子,我要理解他,和他做朋友 不让他像我一样难过。我是家中长女,可现在我会迁怒于弟弟,我想弟弟很多时候也和当年的我一样生气又难过的。而简生却清晰地记着他受过的伤,他曾经的惊慌。卡桑就像当年的他,从母亲般的故地被带入陌生陆离的城市,没有朋友,习俗不同,语言不通,她比当年的简生面对的境地更孤绝。但是简生与辛和给予了她温柔细致的爱,她一直如朵莲花,永远保存着灵魂里的的纯净与灵性。卡桑是个幸福家庭走出来的孩子,但这个幸福不是父母遮蔽了所有的风雨。成长中的跌跌撞撞她也经历,父母坦然看着,给予恰当的指引或恰当的视而不见,而善良与纯净始终被妥贴照顾。我们对待家人总是不经意流露了最暴躁最刻薄的一面,而家,应该是至亲们相互庇护柔软纯善之处。


      七堇年的文字有魔力,她笔下的景物都有让人感动的力量。她笔下的北方,惊人地吻合了我幼时对美好的记忆。高大的树木,明澈的阳光,还有北方的长空与大地特有的宁静辽远。而西藏,对我而言是是神圣的童话。她说,他们拥有天下最为稀薄而纯净的空气,最燎烈的日光,最蓝的苍穹,还有最为广袤的大地。他们是原始而且血统高贵的生灵,在这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绽放了生生世世。她还说,路途因为坎坷艰难而漫长无比。他们的脚步像是神的双手,细细抚摸山峦漫长的轮廓。我知道现实没有童话,可是仍不能自已地被这些文字感动着。


      大地之灯应该是暖黄色的,照亮人心一隅,那里饱含对茫茫人世的柔软爱意。




作品二:于无声处听惊雷—读《嫌疑人x的献身》 by   @知微   (未10—心清若水)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居然是一口气看完《嫌疑人x的献身》后,脑子里蹦出的第一句话~


      确实,当我合上整本书,我依然还是无法理解石神对靖子的爱从何而来,因何而生,也许只是因为恰巧出现在了那个重要的节点,但其实这一切的缘由又并不重要,石神的爱和付出从未想过要获得回报—"他并不是顶罪,而是报恩。有时候,一个人只要好好活着,就足以拯救某人”这样沉重的爱,在初时并未被靖子过于在意,而到了最后的最后,当一切真相都揭开,则无异于平地起惊雷,被震撼的不仅是靖子,也是身为旁观者的我们,情深若此,又何须问缘由

 

     《嫌疑人x的献身》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部推理小说,东野圭吾的笔调没有像一般的侦探小说那些设置悬念,步步惊心,反而是平实,克制,甚至带着一点点的抽离,没有主观的情感渲染,用写实的文字慢条斯理的告诉读者各个时间点内发生了什么,以致在真相揭开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一次又一次地暗自揣测,这样一开始就把事实写明的所谓推理小说,它的剧情翻转和伏笔到底能埋在何处?对作家写法的好奇甚至多过于案件的一步步进展,直到所有的真相倏然揭开,方才恍然大悟,继而拍案叫绝,我想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忘不了看到汤川向花冈靖子挑开所有石神殚精竭虑去掩盖的真相时,我的内心受到的冲击,就像一直平静的水流里,突然从水底深处爆炸,水花四溅,猝不及防。


      一本推理小说,两个天才的对决,不,也许对决并不恰当,汤川和石神并不是警察和罪犯的对立,反而是旧日老友 ,一生知己,汤川并不愿意看到石神因为一段无望无解的爱情身陷囹圄,但他对真相的执着和追寻让石神一步步地走上了他自己计划好的自首之路,也许当石神敲开靖子家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替自己想好了这个结局,无怨无悔,无恨无惧,但他可以精密计划所有步骤,可以防范警方所有的举措,但他无法预知身卷其中的人因此受到的煎熬和折磨,无力阻止靖子最终出现在警局,他算计了所有能用逻辑处理的一切,却依旧只能在末尾陷入绝望。


   “石神继续嘶吼,草薙觉得他仿佛正呕出灵魂”——在警局里,石神看着他最不愿出现的结局就这么成为现实,他的情绪第一次出现了如此剧烈的崩溃,但东野圭吾的处理依然非常克制和冷峻,用这样的一句话作为全篇的结束,戛然而止,却又意犹未尽。石神的爱,石神的崩溃,石神的绝望,靖子的自责,靖子的崩塌,汤川旁观的惘然,在作者轻描淡写的文字里被蜻蜓点水地带过,却越发让我们掩卷沉思。有人从中看出推理的精妙,有人看出一时瑜亮的惺惺相惜乃至相杀,有人看出爱和救赎,有人看出真相和幸福的碰撞,平静的文字里蕴含着如此澎湃的情绪和力量,并不曲折的情节流畅非常,冷静的叙事脉络串联起一整个事件,草蛇燃灰,伏线千里,令人叹服


      这部小说并不算长,出场人物并不多,空间变换也只是有限的几处,一开始就明明白白地揭示了“凶手是谁“这个最大的悬念,却依然能够吸引着人迫不及待地往下看,作者的功底可见一斑,整部小说的气韵,就像书里的灵魂人物石神那样,静水流深,却又可以在未曾被期待的时刻,于无声处,起惊雷



作品三:读周作人《雨天的书》有感 by   @拂袖横楼   (未9—拂袖横楼)


      其实一开始我对于周作人是有偏见的。也不能说是偏见,大概是那么点民族主义让我对他的行为十分不满。决定去看这本书是起于林清玄的一次访谈,当时杨澜问他:“你怎么看周作人?”他答:“他很喜欢掉书袋。”当时我就震惊了,居然还会有比林清玄更会掉书袋的人吗?
于是我便买下了《雨天的书》,读一读,以作了解。


      民国的文人,大抵都是有些哲学气的。周作人的作品里就存在很多哲学思想。比如说他对于死的思考,颇具有唯物论的意味。他在文中传达了一种“有益的春秋”的观念,指出神仙的两百年远不足人间几十年有兴味。他用语言传达了一种平时我想得到却说不出的意味来。


      另外,感触颇深的还有他思想的先进性,比如说对于女性的认识方面,他一再认为,女性是应该自由的。传统的礼教啊、规矩啊,所谓的贞洁啊,都不过是枷锁而已。这点社会认识在百年后的今天尚未完全普及,在那个时候的文人中早已成为共识。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改变旧文化的过程,但是,无疑的是,中国落后人群比先进分子滞后太长时间了。


      但是,从他的文章中也能隐隐看出他的政治倾向。比如对于日本的夸赞,以及世界一统的论调,足以为他后来的动作埋下伏笔。


      他说他作文极慕平淡的境地。我觉得他的散文能做到这一点。他的散文十分生活化,虽然隐隐有些风雅的痕迹,但是一句句到底还是当时读书人的真实写照。



本次展示到此结束

因展出作品数量有限,未获展示的作品也同样优秀,小伙伴们不要灰心,组长爱你们\(≧▽≦)/



欢迎大家进群来玩~欢迎【粉楼诚】爱读书的小伙伴加入!!群号:535290382

好好读书,好好做人。





评论(3)
热度(19)

© 楼诚余闲听笔墨 | Powered by LOFTER